7月20日,“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在北京国家开放大学新教学大楼中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国际汉语教师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讨和交流。有大陆、香港、台湾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英国等海内外50余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的专家、教师、研究生,参加了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
这是继2011年率先探讨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教师培养问题举办第一届论坛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之际,再次发力,为国际汉语教育业内人士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切磋众所关注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问题。本届论坛的举办,具有双重的背景和深远意义。一是在去年第一届论坛之后,国内外一系列研讨会今年都将议题聚焦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问题上,尤其是今年5月在美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孔子学院教师的两个公告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标准、本土化、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升到了急需解决的议事日程上,持续深入的研讨不仅必要而及时,也将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二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完成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挂牌之际,再度着力举办论坛,表明了中央电大在转型后,将以更加开放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促进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做出更大贡献,正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葛振江副司长所讲:“国家开放大学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能”。
开幕式上,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智勇回顾了作为一所以远程、开放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大学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历程,从利用卫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开始,到编制、出版对外汉语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且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从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开办全球第一所基于网络的孔子学院,到2008年开始搭建的MyEChinese汉语国际教育远程教学系统平台,十几年来中央电大都是依托自身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来进行发展。同时,阮书记也向在座的国际汉语教学界的专家们介绍了即将挂牌的国家开放大学。他说,国家开放大学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的5大核心理念之一,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与相关的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利用远程开放教育手段,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的优势,配合孔子学院总部促进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也是国家开放大学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徐诗乾处长向大家介绍了侨办在海外华文教师培养和开展外派教师工作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以函授为主要形式的远程培训等方式,为东南亚和欧美培训了大批的海外华文教师。同时,随着东南亚一些国家华文政策的变化,国务院侨办也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教师外派工作,这些教师主要开展一线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今年将达到750人。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葛振江副司长则从“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为根本出发点,强调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是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鼓励中央电大以学校转型为契机,“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东道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了办好论坛,专门成立“论坛专家委员会”,聘请原国家汉办姜明宝、北京大学张英、华东师范大学徐子亮、北京师范大学朱瑞平、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云南师范大学魏红、英国伦敦大学张新生、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对论坛的举办、论文的审定、学术研究的开展等进行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今年的主论坛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研究语言社会学擅长的赵守辉,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方面颇有成就的华东师范大学徐子亮,云南省学术科技带头人云南师范大学的魏红,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和教材研究方面著述颇丰的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以及在研究和学术活动领域颇为宽广的英国语言文化顾问、伦敦大学张新生等6位教授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他们从不同研究领域、不同视角切入,为与会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引起了话题,为论坛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场。
在分论坛研讨中,有58位学者、教师和研究生,围绕“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职业发展”、“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及手段”、“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本土化”等议题发表了他们的论文演讲。每个分论坛在发言时间之后,还安排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因此现场气氛热烈、话题切入较深。
论坛的闭幕依然以经典的圆桌论坛作为结束。现场将在分论坛研讨中未尽的话题、热点话题集中起来,由在座的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在几位刚刚毕业和在读研究生的提问和发言后,讨论的焦点聚集在“国际汉语教师供与需的矛盾”上展开。主办方通过“微博上墙”活动使得场内的讨论延伸到了场外。一时圆桌论坛的现场,大家似乎忘却了时间和窗外的暴雨,延时40多分钟还在争话筒抢发言、讨论热烈酣畅。最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做了总结发言。
在主办方“搭好论坛交流平台、推广论坛成果应用、扩大论坛学术影响”的指导思想下,本届论坛还特设了“交流体验坛”,请来了中国知网、加拿大枫华教育投资集团等单位,就他们的研究工具、教学成果进行了介绍和现场体验。在出版、发行方面,主办方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五洲传播出版社等作为合作单位,做了教学资源的展示。在宣传报道方面,论坛得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新华网教育频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搜狐教育、华文教育网等媒体的鼎力相助,开展了各类新闻报道、开幕现场视频直播、网络文字直播、微博上墙等多种媒体宣传活动。
2011年8月举办的第一届论坛因主题鲜明、议题集中,成效卓著,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论坛收到论文近百篇,经论坛专家委员会几轮匿名评审,精选出37篇收入《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论文选集,将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
原文链接:http://www.myechinese.org/post/id/72